top of page
pmmdtaiwan

精準醫療世代 癌症免疫療法新面貌



健保署預定2024年將部分癌症的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健保給付,除了是台灣80萬癌友的福音,更是加速國內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發展。而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(PMIA)也一直與各界專家持續努力推動精準醫療。PMIA理事長蔡政憲就於「精準醫療世代_癌症免疫療法新面貌」學術研討會中,提出對於精準健康政策的觀察與展望:

 

2015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宣佈了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,隔年後行政權力開始自訂了精準健康的政策,一路到後來LDTS實驗室執行開發的檢測,再來《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》也納入精準健康,台灣健保局更在7月29日宣佈可望給付NGS。很多好的政策落地,但仍然需產官學醫各界大家繼續努力。有很多的議題面對挑戰,PMIA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,過去幾年在李理事長的帶領下,討論了很多專家的意見,而訂下了「精準醫療白皮書」引起超乎想像的迴響。

 

白皮書中提到,在面對一個非常嚴峻醫療資源不足的環境,包含健保在高齡化失速少子化的時代,以及新藥物價格越來越高昂的情況下,醫療資源永遠不足,精準健康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。精準健康可以「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,以最好的成本效益達到最終最佳的醫療品質跟結果」。

 

而在諸多他國研究實證中做出這些精準的一些HTA(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)後,就可以更精準的去判斷從健保乃至於地方及企業的支援,該如何落實精準健康。很高興在前不久,聽到了健保在明年給付NGS,但這也表示背後需要繼續蒐集實質的數據分析(real world data)來支持政策。而給付NGS的議題,又會連結到LDTs(實驗室自行研發檢驗技術)的認證,還有個資等相關法規也會影響到了相關的population genomics能不能發揮效果,這個問題也值得探討。

 

精準健康帶來的Economic impact &Cost effectiveness

最近熱門話題,是史上最貴的藥物之一脊髓性肌肉萎縮症(Spinal Muscular Atrophy,簡稱SMA)的治療藥物,獲得健保給付4900萬,民眾覺得此藥天價。而回顧他國研究,例如荷蘭的研究就發現,若能在新生兒篩檢全面普篩,也就是在還沒發現病發症狀時,就能在及早發現投藥,根據一篇篇精準健康研究文獻的HTA「健康經濟學」估算模式,就能用具體的數據,來提出醫療資源配置的方法。

 

世界稱羨的台灣健保面臨嚴峻挑戰

提到醫療資源配置,就不能不提到花費高昂的癌症藥物費用。2020年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,佔總人口的15.7%,但卻花了總健保醫療費用的40%;而2020年健保多撥1600億預算,超過50%(867億)是被65歲以上年齡層使用;2025年可以預估與想見,當65歲以上人口佔20%時,健保資源又會如何短缺?


研議精準健康納入大型國家健康政策

另一個問題,就是新藥價格也愈來愈高,癌症病人在過去六年間增加了不少,相對應的癌症的醫療及藥物費用也增加,但是新藥的成長比例更是驚人,在短短的這五六年間,新藥所佔的健保費用成長了2.5倍。罕病現在雖然佔比算低,但它的金額成長幅度也很大。從第一個SMA的藥物花費一千五百萬,現在四千九百萬,這些藥確能幫助病友 但之後其他的醫療資源怎麼配置?罕病人數不是大家想像中罕見,目前罕病的領證人數有一萬三千多人。

 

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計算出,如果全台灣2022年13.9萬個新生兒,在懷孕期間都做產前檢測,所需費是3.4億,但今年(2023)要撥給治療SMA藥物費用約為30億。目前國內SMA的檢測率大約在五成多,理想願景中若能把SMA的產前檢測提升到九成,估算約花費3.1億,就有機會可省下了30億,而省下的經費即可繼續做為其他醫療用途,這就是精準健康。從母胎的精準健康,而至於影響後續治療所需費用及資源,都能做最佳化的配置,讓台灣成為一個Prenatal Health最經典的一個國家.

 

訊聯生技經過18年和婦產醫學界的共同努力之下,讓2005年才推出SMA產前檢測時,高案例通報的數字,每年通報人數一路下降,SMA早期的預防檢測費用大約2500元,事後治療則將花費4900萬,早期預防及診斷就是如此重要。

 

另外與跨國大藥廠,共同進行的一種兒童罕見疾病的用藥,這種藥物引進台灣

,送來的病例中88%都是錯判病因。但透過精準的基因檢測,就能幫助確認找到正真用藥有效的病童。健保補助通過就等於省下80%的投錯藥或誤判。

 

優化醫療機構申請實驗室開發檢測(LDTs)之申請程序與管理

NGS終於在2024年納入健保,PMIA的一個會員公司長期收集相關的資料,包含11個國家關於政府對於NGS給付的範圍、給付的方法以及實現給付的疾病,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思維跟執行細節,多國經過評估都知道,精準的NGS應用在癌症相關的伴隨性診斷的重要性,才進而付出國家資源給付,很高興台灣也在如此的發展趨勢上。但NGS現在立即碰到的挑戰就是LDTS目前的審查,業界估算台灣的總送件審查量,應該接近一萬件,但8月7日(2023年)最新公告透過LDTS審查的,僅來自於7個醫院後送給5個實驗室,其中有太多的問題有待各界共同努力解決。

 

NGS納保的考量評估,除了給付對象、類別、檢驗實驗室資格條件,還有其他的挑戰,像是檢驗結果的判讀、檢驗前的諮詢及資料庫的建立。大家都關LDTS也碰到了個資過度解讀,還好經過長期溝通,現在有修正的方法,但突顯了個資議題已經相當程度影響到精準健康。


小結

2020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(BTC)的一群的專家學者,前瞻性地宣告,不應該只思考最重症病患的精準醫療。早期的預防、診斷、治療和及早的介入照護才是更重要的。當2021年生技醫藥發展條例宣布通過,但又侷限在重症疾病的精準醫療,原因是害怕濫用及租稅浮濫等問題,但近日主管機關的政策也有改變,條例放寬,更全面地含括從健康乃至於亞健康,這才是真正的精準健康。


Kommentit


bottom of page